查看原文
其他

评选开始!谁是你心中最美海大人!

鸥讯社 浙江海洋大学 2022-12-24

评议投票名单
最美海大人
近日
我校正积极组织开展
“最美海大人”评选活动
经资格审查、业绩审核
组织推荐、校外专家初评
我校12名(个)候选人(团队)进入评议投票阶段




投票指南

钉钉—浙海大—全员—微投票—投票列表


投票内容

最美海大人·最美教授
最美海大人·最美青年教师
最美海大人·最美服务之星(个人)
最美海大人·最美服务之星(团队)




投票须知


每位投票人须分别对4个投票链接进行投票
应从4名“最美教授”候选人中选出2
从4名“最美青年教师”候选人中选出2
从2名“最美服务之星(个人)”候选人中选出1
从2个“最美服务之星(团队)”候选团队中选出1排名不分先后

投票截止时间:7月16日00:00

投票对象:全校师生




“最美教授”候选人

王飞


王飞,水产学院教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5年,始终坚守教师的初心和使命,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锤炼党性,发扬师德

忠诚教育事业,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争当“四有”好老师。曾担任水产学院教工支部书记,能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曾担任11年的班主任,生活中关心学生,学习上帮助学生,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先后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立足课堂,潜心育人

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努力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开设《渔用材料力学》课程,出版的《渔用材料力学》教材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副教授以来的13年中有12年教学质量被评价为优秀,获“教学优秀奖”、“教学效果满意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

强化教研,提升能力

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省一流课程2门、省教改1项、省课改1项、省“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1门、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1门、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项。在学银在线和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开设 MOOC 2 门,其中 1 门 MOOC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教参2部。以第一作者发表教研论文9篇,其中1篇被中国社科网全文转载。教研成果先后获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作品1项、研讨作品1项,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特等奖1项,省⾼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1项,校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5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注重科研,热心服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一流学科研究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舟山市人民政府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以浙江农民大学聘任教师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多次参与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教学发展。

以生为本、悉心指导

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己任,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省级新苗项目2项、全国机器人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3篇、授权专利8项。具体负责远洋渔业“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选送学生赴农业部远洋渔业学院学习,其中3名学生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远洋渔业观察员证书,开拓了我校学生参与南太平洋资源调查的先河。

刘雪珠


刘老师执教早期正值大学扩招期,她讲授了几乎所有生物学科专业课,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她说这段经历让她在教学中能够触类旁通,更加得心应手。教学工作得到师生充分肯定,在2001年度刘老师获得了“校青年教学鼓励奖”和“优秀教师”,2013年获“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 2016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及首届教学满意教师等等。

教学26年中的13年,刘老师还有一个称谓是“班主任老师”。班级有很多故事但也有不少事故,她享受同学们的故事,严肃又诚恳地处理每一个事故,不少同学毕业多年与她保持亦师亦友的亲切关系。班主任工作得到学校高度认可,她先后四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刘老师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省新苗计划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4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8篇。多次带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省一、二、三等奖十余项次,不少参赛同学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之路。如今当年一起“玩科研”的同学考上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为此,学校授予刘老师“2008-2012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

她认为教学也是一个探索过程,对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几个教学重点进行的改革尝试以第一作者发表了5篇教改论文,获得浙江省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及多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她主授的微生物学课程获得省2019“互联网 + 示范”课程和2020“省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26年中还有近10年的时间刘老师还担任生物科学系系主任,2020年始担任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为生物系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出贡献。在她的帮助下,多名教师获得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等。教学相长,薪火传承,刘老师一直在路上。

关丽萍


关丽萍同志现任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教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药学专业负责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曾获得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闪光之星”,浙江海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一位具有时代精英风范的师德标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践行者。 

践行师德,教书育人

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勇于开拓创新,成绩突出。从教二十多年来,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是她工作的座右铭。先后指导学生获得省、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SCI、EI收录、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一、三等奖,申请发明专利15件。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SIC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省级二、三等奖,1人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2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

勤奋学习、严谨治教,锐意改革

教学理念先进,以科研促进教学

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中意识到“没有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渊博知识便难以为‘师’”。为此,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并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2017年被评为浙江海洋大学“教学效果满意教师”。主持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以副主编出版《药学专业知识》(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部,作为药学专业负责人,带领药学团队完成了学科方向的凝练、使学科特色更加凸显,学科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知名度逐步提高。

务实的科研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

她多年来一直从事天然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症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科研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458),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子项目(2012R10029-11)、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C19005)、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3131)、舟山市科技局计划(2015C41015)及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8篇);获得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

从教26年来,关丽萍同志以她的实际行动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受到领导、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杨传胜


杨传胜,男,1972年出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实验室建设等。200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进入浙江海洋大学工作,杨传胜博士一直勤勉进取,认真严谨,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表现突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肯定。其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优秀共产党员

杨传胜博士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十分注重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积极参加了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理论学习等活动。获浙江海洋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第一届师德先进个人、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加强师德修养,热爱教学

杨传胜博士长期坚守教学第一线,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600课时左右,评教优良,2021年度评教全院第一。获批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结题,《高等代数》入选省一流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获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0余篇,指导研究生9人。

教学管理精致化,认真做好日常教学工作

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学、计算机系、电子信息系、计算机中心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六个部门,学院老师不仅承担六个专业的专业课,同时承担全校大学数学、大学计算机、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等公共课。学院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细化管理,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无大的教学事故发生。

专业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0年,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目前物理学(师范)专业已经完成认证的准备工作,做好迎接今年9月份的专家组进校检查。

两个新专业顺利招生

2019年教育部同意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申请并开始招生,2020年机器人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研究成效显著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教改项目,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显著,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30余项,获得一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拟推荐等多项教改项目。

“最美青年教师”候选人


龚理


从教六年来,龚理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刻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虚心学习、积极探索。

教书育人

为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他以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累计培养本科和硕士毕业生近30人,10余人次获省级及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连续指导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担任班主任期间,他坚持每季度给大一新生举办集体生日Party,形式独特、内容暖心,帮助同学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所带班级感情深厚、学风浓厚,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并作为教师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科研创新

他聚焦鲽形目和海洋节肢动物适应性进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项目5项和横向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IF=41.3)、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IF=8.7)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本,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的文章首次从基因组层面揭示了比目鱼进化起源及独特体型的遗传机制,回答了“达尔文之惑”,为揭示人类内缘性相关疾病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科学网》等主流学术媒体进行报道和转载。

社会服务

他积极践行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担任多家水产渔业公司技术顾问,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助力渔民增产增收;同时他还担任广西海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南方农业学报》首届青年编委、Mol Phylogenet Evol和BMC Genomics等权威期刊审稿人。

党务工作

作为支部书记,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发展,带领党员创新开展了“与海结缘 筑梦深蓝”为主题的海洋科普宣教活动,所在支部先后入选校级和省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个人获“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称号。

如何使一滴水永不干涸?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种答案,譬如“放到碗里”或“放到桶里”,最令我满意的答案是把它放在大海里。作为海大教师,理应更有海纳百川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学校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为推进我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培养海洋人才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魏汝领


魏汝领,中共党员。他潜心育人、师德高尚,教授的《海岛野外生存》、《攀岩》等都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秒杀”类课程,并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个人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特等奖等。短短五年,将攀岩队打造成一支能文能武的队伍,取得国家级赛事3金11银的佳绩,摘得校历史上首枚国家级运动赛事金牌;2位队员获国家奖学金、17位获省政府奖学金,20余人考取中国地大、中国海大、中国科院研究所等211/985高校研究生,队员李兆祥成为首都体育学院专业攀岩教师,被大攀协秘书长誉为“在没有体育学院、没有体育特长生的普通院校里创造了我国体育教育史上的奇迹”。《中国教育报》、《浙江体坛报》等进行过专题报道,被中国大体协、学校授予“最美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等称号。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校即是家”,除去春节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工作;“课比天大”,即便在得知家中幼儿严重烫伤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主动承担同事望而却步的留学生双语体育课程和跨学科的军事理论教学任务,每年完成教学工作量800余课时,课堂质量评价年年保持良好以上,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爱生如子”,在自身收入不高的情况下,积极捐款捐物帮助困难师生,如开导和资助学费使因贫而要退学的2016级队员王*华同学顺利完成学业。

勤于钻研,业务精湛

普通公共体育课被他上成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教师和我省高校体育在该赛事中的双突破。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特等奖、二等奖和省高校教师教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及省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三等奖等一系列的教学积淀,使他连续斩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主持参与省教改等厅局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及新形态教材《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拓展训练教程》、《实用游泳教程》等5本,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专利3项,受邀“清华体育高层体育论坛”做专题报告。

心怀家国,服务社会

担任省水上救援队教练兼队员,多次参与灾害救援,如2017年冒生命危险参与舟山抗洪救灾转移受困群众100余名,获市红十字会通报表彰。担任市青少年攀岩队主教练,在省锦标赛中多次取得前三名的佳绩。

在平凡岗位上,他依靠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激励着无数海大人砥砺前行。

冯德军


2007年他带着梦想从山东来到文化路105号开始了大学生涯,10年后他带着理想从日本回到海大南路1号开启了职业生涯。角色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他对海洋的热爱却不曾少一分。在海大工作五年来,他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更精彩的海洋人生。

呕心沥血育学子

作为本科生班主任的他,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寝室里、课堂上经常出现他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大一首次期末考试中,创造了所有主要科目零挂科的奇迹。毕业时班级考研率50%,一批学子考入了双一流高校或出国深造,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他个人获“优秀班主任”称号。

作为研究生导师的他,教育学生要志存高远,不给自己设限,勇于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十余项,其中以全国赛道总分第一的成绩获“苏研杯”全国特等奖1项、“华为杯”全国二等奖1项、“杰瑞杯”三等奖1项、浙江省“挑战杯”竞赛三等奖2项。他个人获“优秀指导老师”多项。

潜心科研攀高峰

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他,主要研究海洋设施养殖装备研发与水动力安全特性,形成了生态围栏养殖设施网衣和桩柱的设计建造技术,开发了专门应用于大水面海洋设施养殖的鱼群智能探测无人船,提出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池的进水管设置技术,并在多家相关企业进行了应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重点专项及“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子任务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舟山市科技项目、舟山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获教学奖1项(第1),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

凝心聚力促团结

作为归国留学人员的他,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自己个人成长深刻融入到学校和国家的发展中。科研之余,他担任了校归国华侨暨留学人员联谊会首届秘书长,校少数民族社团“同心社”的指导教师,舟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理事以及国家工程中心党总支委员和教工党支部书记。他广泛联系学校的留学人员及归侨侨眷,发动少数民族学生组织参加了舟山市统战部的多次活动,成功举办了两次学校的“统战大联欢”活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献计出力。他个人获“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校侨留联会获得舟山市“2021年舟山侨界助力共同富裕贡献奖”(全市共3个)。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更精彩的未来。

郭岚


郭岚老师2008年5月进入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入职以来,认真履行岗位基本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该同志思想上,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教育事业,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学之余,兼任外国语学院教工第二支部宣传委员一职,热心服务同事与学生。所在的党支部在2021年被评为浙江海洋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教学上,先后任教《大学英语》《英语习语与文化》《雅思英语》《大学英语写作》等多门课程,每年均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有机融合。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近3年均获得良好及以上等级:2019年优秀、2020年良好、2021年良好。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学类竞赛浙江省二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3项,以主要参与成员获得教学类奖项多项。

科研上,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教研活动及培训,争取科研上的自我提高。近5年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重点课题1项,参与省级与校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篇。

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和学生学科竞赛,多次担任班主任。2021年指导的1名学生毕业论文入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参与“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词汇能力大赛、“LSCAT”杯浙江省笔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并获得国赛特等奖、省一二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担任B06英语1班和A14英语2班班主任期间,用心关爱学生,科学管理班级,所带班级被评为“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均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高。

社会服务方面,她积极发挥自身长处,热心服务社会。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社会需求,积极参与舟山市海岛旅游大会的翻译工作、舟山市法制系统和医疗系统的外语培训等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一线工作14年,该同志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标准,一直努力在各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从事的却是一项不平凡的事业,她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项不平凡的教育事业中发挥光和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最美服务之星”候选人(个人)



高定龙


高定龙,是我校新城校区杨存国会展中心会场管理员。

任劳任怨,为师生服务40载

他工龄40年,自工作起就在校为师生提供服务。自杨存国会展中心建成后开始负责会场管理,已20余载。他每年服务的各类大小会务、活动近千场。忙碌时,穿梭在几个会场之间,开音响、摆桌椅。会务集中时一天内有8场会务,持续工作20小时,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学生彩排到深夜,他都全程陪伴,等到学生离开,偌大的会场只留下他清扫、检查的忙碌身影……

在师生彩排时,他会凭多年丰富的经验,在表演方式、服装效果等方面提出中肯有效的建议;师生有需要时,他会无偿借用甚至赠送服装。疫情期间,为了营造更为安全舒适的会场环境,他不仅自费购入了测体温仪、一次性话筒套、免洗手消毒液等;还自掏腰包“改造”了杨存国报告厅的洗手间:购置自动起泡洗手机、烘手机、香薰,安装帘门,安装抽纸桶,使师生感受到家的温馨。杨存国一号报告厅内约80%的物件都是他自费购置的。

以校为家,学校事就是家事,师生便是家人

工作之余,他喜欢在校园里四处走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食堂,会看见正在打汤或播放音乐的他;在会展中心仓库,会瞧见他正在修补破损的工具;在教学楼,在帮忙搬运桌椅的也是他……

会展中心二楼走廊的一个房间,记录着他二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房间内简单布置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生锈的铁置物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成千上万会务、晚会的摘记资料。

严于律己,为提高工作效率,他自学英语

随着舞台演出需求的提高,设备不断更新,有些设备说明书用全英文标注。他硬是靠一本词典,学起了英语。舞台下半米见方的设备上密密麻麻的贴着不同标注,设备上共有40个频道,可变化出600种不同光效,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每一次彩排,他都会将灯光效果、话筒音效和音乐配合情况细细记录,为了下一次更佳的舞台效果。

默默付出,生动诠释后勤人“服务育人”理念

他是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展现了教育服务者“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优秀品质;他是浙江海洋学院首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他是浙江海洋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是学生口中“亲切如朋友”的良师;他是同事口中“病中不忘工作”的敬业管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他一位普通后勤人,用平凡的人生谱写着不平凡的后勤事。

陈晓燕


陈晓燕同志以服务育人、立德树人为目标,倾力于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急救培训、志愿服务等工作,2021年荣获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浙江省突出贡献红十字会员、浙江省第四届救护技能比赛高校组一等奖技术指导、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百强团队指导老师和舟山市巾帼建功标兵。

做深做实医疗服务,做大做强校红十字会

做好师生医疗服务,是她的重要工作目标。无论是学生的求助还是教职工的咨询,总是耐心解决,把医疗服务工作谋细、抓深,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自2001年起,从零开始,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稳步发展,制订校红会制度,开展富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截至2021年底,共有会员8592人,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致力开展救护培训,创建工作品牌

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志愿者每年完成救护员培训600余人;开设“应急救护”通识课;团队连续二届获浙江省急救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全国大赛。急救培训工作被列入全国高校典型事例并在CCTV新闻周刊播放,被列入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舟山市红十字会建立了陈晓燕名师工作室。

开展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活动

浓厚校园服务氛围

连续7年利用午休时间为新生开设预防艾滋病及青春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艾滋病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100%。组织开展艾滋防控宣传月和主题晚会、辩论赛等活动,完成哨点检测任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多次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集体。校妇联建立了陈晓燕巾帼建功标兵工作室,为女性师生提供生殖健康等有关问题的咨询和帮助。

服务海岛渔区,突显地域特色

陈晓燕同志创新设计20余个志愿项目,获得省市和中国红十字会资助。其中《“一船一员一站”,守护渔民平安》项目实施中,她带领志愿者下海岛进社区,共组织开展31期、培训渔民救护员1503名,开创了渔民急救知识培训的先例。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长效机制

2014年起把舟山市启智学校和彩虹堂自闭症关爱中心作为校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基地,坚持8年,使志愿活动纳入服务学校的课程,提升了残障人士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施“海山计划”,拓宽志愿服务半径

2021年7月,前往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实施“海山计划”,她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带领团队建立了海洋科普馆、开展救护培训和支教等活动。荣获2021年全国百强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全国千校千项社会实践团队和和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百强团队;获得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多家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最美服务之星”候选人(团队)



海洋科普团队


海洋科普团队成立于2013年,由海科学院师生组成,以海洋生物博物馆为主要服务载体,涉海专业教学科研平台为辅助基地,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持续开展系列海洋科普和义教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海洋观。

打造高水平海洋科普服务平台

海生博物馆先后获批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度)。团队每年组织承办世界海洋日、省海洋知识竞赛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6~8次,参与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校内外科普活动10余次,累计提供科普服务近10万余人次。

创作精品化海洋科教资源

团队近十年编写出版各类科普书籍10余套,2套专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2019年出版发行的《海洋知识教材》,是浙江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教参,已印刷达40余万册;2017年出版的《浙江海洋鱼类志》摘获第30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26届浙江树人出版奖正式奖。

创建系列海洋科普活动品牌

2016年起,团队陆续开展“源自海洋,情系边疆”等多项海洋科普向西行项目,分别向西安科协、江西寻乌中学、新疆阿克苏希望小学和青海囊谦小学捐赠了500余件海洋生物标本与图书资料,帮助建设海洋科普馆,委派志愿者现场义教,得到当地政府和中小学的高度肯定和表扬。2022年,团队与湖南石黄小学、宁夏银川市实验小学、北京农科院附小、广东惠州护苗培智学校等联合开展“与海结缘,筑梦深蓝”系列科普直播活动,《云游海洋生物博物馆》等科普课堂深受全国中小学生好评,近万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提供专业海洋生物保护公益服务

团队依托“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鉴定单位”资质,为南京、上海、舟山等20余家公安机关及司法部门提供百余次海洋保护动物公益鉴定服务,为相关海洋诉讼保驾护航。团队积极关注并解答“象山抹香鲸搁浅事件”等社会热点事件,近三年接受央视、湖南电视台、新华网、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省市电视台、钱江晚报、舟山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数十次,参与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卫视的少儿科普电视节目录制,深受学生好评。

争创省级巾帼文明岗服务团队


图书馆服务团队以“追崇卓越  涵育博雅”为服务宗旨,主动作为,守正创新,打造“有温度、有专业、有情怀”的智慧型图书馆。

服务学生备考,打造舒适学习环境

保持人气有热度

最大限度增加服务时长,每天开馆16.5小时,每周开馆115.5小时,远超教育部要求的每周90小时。优化馆舍空间布局,建设修读空间,构建开放式阅读区域,开展书签送考试祝福、心愿墙表白等活动,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舒缓日常备考压力。

涵育读者情怀,营造海上博雅书香

秉持文化有厚度

深耕“卓·雅”文化品牌,举办4·23读书节、“卓•雅”师说、品读会、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加强海洋文化、地方文献的研究,发挥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作用,推进非遗进校园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工作。营造馆舍书香氛围,推进“习总书记谈读书”“四时读书乐”主题文化墙建设,突出环境育人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资源建设策略

坚持服务有温度

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优化纸质、数字资源体系,实行以需求为主导的资源建设和馆藏服务模式。加强海洋文献、乡邦文献、海大文库等特色资源建设,开展特色文献传递,举办特色文献展。举办“学党史 抄党章”、毛泽东诗词雕版印刷体验等活动,建好“红色经典文库”,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聚焦学科建设,紧密围绕“一号工程”

坚持服务有深度

拓展信息情报服务深度。完成学校年度ESI学科分析报告,为申博相应学院提供学科分析报告。做好参考咨询、情报咨询、定题服务,提供查收查引、科技查新服务,每年刊出6-8期《海洋信息》。更新完善“学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库”“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抓准需求痛点,拓展文献服务途径

坚持反馈有速度

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建好图书资源数字化大屏、自修室座位、书架预约系统,将推出虚拟图书馆、阅读分析报告等平台。线上服务高效率,运营好图书馆“Tu-waiter”读者服务群、学科文献服务微信群、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线下服务高保障,开设《文献检索》课程,配合学院开展专业认证,配合学校承办、协办各类会议。

兼顾文献研究,彰显图情学术属性

坚持业务有高度

图书馆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厅局级30余项。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浙江省图工委、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各类荣誉20余项。


还在等什么

快来为你心目中

“最美海大人”打Call!



来源:人事处
美工:戴莹玮值班编辑:戴莹玮责任编辑:沈家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